關稅戰開盤前的雜記

 關稅戰,顧名思義就是叫我們「關」燈「睡」覺不要跟股市「戰」-出自身旁朋友

2025年清明連假期間,美國川普宣布了超乎市場上原先預期的關稅壁壘,其計算關稅的邏輯和幅度有多處不合理,多國政府也開始像川普政府交涉及反抗,一場關稅大戰即將開打。

早在川普第一任期就已經對中國實施關稅戰,俗稱「中美貿易戰」,影響許多台商將產線移出中國,加上當時台灣政府鼓勵至東南亞投資「南向投資」或是回台灣投資,因此出現企業都採取「中國+1」策略,除了中國之外,加強布局非中製造地。

不過,本次的關稅戰的地圖也包含了東南亞國家,越南、泰國等這些台廠常見的投資區域,因此讓許多早些年移出中國到東南亞布局的企業再次受傷。

目前看起來川普政府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幾個方面,核心精神就是「投資美國,抵抗中國」:

1. 美國貿易逆差數字-從本次川普政府計算關稅的公司邏輯來看,貿易逆差是川普相當在意的數字,反應了美國產業空洞,大量商品仰賴進口。在GDP組成當中美國主要是以消費為最大占比,但消費成長力道往往反應了整體產業景氣及人民所得,在產業逐漸空洞化的趨勢下,我們無法預期美國消費可以毫無限制的成長。屆時可能需要透過政府投資來提升GDP,但這將涉及下一個問題。

2. 減輕美國政府赤字-美國政府赤字基本是每年當會上演的財經新聞,美國政府赤字不斷提升加上美國債券部位持續拉高,限制政府財政支出的手段,也影響投資人對於美債的信賴程度。

3. 減少亞洲供應鏈的風險-關稅戰最大的假想敵就是中國,期望透過關稅貿易限制中國的發展,同時鼓勵廠商到美國設廠,尤其以半導體產業最為顯著。亞洲包含台海、南北韓、中印關係、南海主權,一直是被視為戰爭衝突發生可能性最高的地區,在上述任一地方發生戰事,勢必會衝擊亞洲供應鏈情況。在目前半導體及科技業高度依賴亞洲供應鏈的情況下,美國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屆時美國不得不軍援。但若在衝突前布局好美洲供應鏈,也續就能降低影響,同時也能降低軍援的投入(或是像烏俄戰爭拿到更多利益下才提供軍援)。

「長期投資要奏效,必須要對「20%的虧損的衝擊免疫」,才能堅持到底」--Vanguard約翰伯格

身為投資人的我們基本上沒辦法預知川普這種瘋狂的行為,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風險控制,調整好心態。

1. 心態持穩,做好備戰:
•  價格如果不跌,怎麼有機會買到便宜的資產:也許帳上過去投資的標的會出現虧損,但市場上也將充滿估值合理或是便宜的標的可以投資,長期而言,也許虧損會逐漸收斂且在低檔投入的資產可以享受比較高額的回報。
  錢再賺就有了,這個事件的經驗要好好體會:Covid也許是百年一遇的大事件,但關稅大戰也不惶多讓,好好在這波熊市當中體會風險控制的重要和磨練投資的技巧跟心性。

2. 觀察時局,記得加碼:
•  選好打擊區的標的:列出股市大幅修正時,會想逢低布局的標的,如果沒有那就是ETF。
•  分批投入:雖然學理上不支持分批投入的方式,但在這時局變化的情況下,分批投入可以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

3. 現金的重要:
•  預備好緊急預備金是必須的:不管是牛市或熊市,緊急預備金都是必須留下來的,可抓大概6-8個月生活費用,甚至是抓到12個月。
•  再投入的資金:部分存下來的資金可在修正股市大幅修正時進行投入。

最後,我想沒有人能夠精準預期什麼時候股市會到最低點,那些說在股市低點進場的人往往抓不到真正的低點,我自己還是會用本益比去看個股或是大盤的價格是否已經有明顯修正,逐步進行投入。

祝福我們都能在這次危機當中,享受財富重分配的果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