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期間防疫在家追了一部大陸劇 – 開端,一開始只是因為Youtube演算法的推薦第一集,無聊點進去看看,發現題材是我喜歡的時間旅行的主題類型,像是《天能》、《明日邊界》,另外還帶有一點點《全面啟動》的感覺,同時也Google了一下全劇才15集,算是可接受的長度,不會花太多時間,因此就繼續看了下去。
整齣劇情圍繞著公車爆炸案的循環為主題,每當男女主角沒有成功阻止公車爆炸,就會在他們都睡著之後重回公車上,一直不斷的重來,不斷的循環。而讓我繼續看下去的主因除了題材是我喜歡的之外,劇情裡面刻畫男女主角(蕭鶴雲和李詩晴,下稱李蕭)的性格及能力並沒有明顯的主角光環(當然除了他們能一直循環之外),他們會逃避、會抱怨、會努力嘗試卻失敗、會耍廢、打架會打輸路人、說出來的話會被質疑,但他們卻靠自己的能力嘗試做出改變,一點一滴的累積經驗值,像是線上遊戲當中刷副本一樣,不斷累積前一次的經驗,好讓下一次循環更順利地通過。
看完整齣劇幾點感想:
1.重來不一定比較好,除非我們準備好了。
在幾次的循環當中,李蕭處理的結果比一開始更糟,不僅沒解決問題,甚至搞得自己狼狽不堪。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對於事情發展不順利的時候,都會心生要是能重來的念頭,但重來真的比較好嗎?好像不一定,因為每一次的事件中都參雜了許多影響因素或者稱為變數,即便讓我們重來了,後續事件每一個環節又是全新的變數,不可能完全預測事件的走向。
當然如果我們能像劇情裡的李蕭二人組,在每一次的經驗當中累積自己,學習評估、判斷可能的風險,也許我們就能完美渡過我們自己的『爆炸案』。
也許這種科幻情節並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但歷史重演卻是時常發生的,小至誤觸人與人之間的『雷區』、大到像是自身職涯轉換的抉擇、股市的波動等等。這些歷史重演不就像是某種循環嗎?而我們就好像一直被困在著個循環當中,不斷的尋找方法突破,在一次次的事件當中累積了自己,等到下一次的循環當中華麗的全身而退。
2.選擇沒有絕對,但求天時地利人和。
劇情當中,李蕭二人對於要不要『下車』這件事情多次面臨掙扎,綜觀整齣劇裡,在某些循環當中他們選擇留下,而在某些循環當中他們卻下車了。而在幾次選擇『下車』當中,李蕭二人心境也不全然相同,先是從用盡辦法想要下車逃命,到帶著不能拯救其他乘客的愧疚感下車,再到為了做足準備而毅然決然地下車。
離開,對我個人的感覺是稍微偏負面的,覺得離開代表著逃避、不想面對,可能造成別人的困擾。因為如此,我自己是不太善於主動離開某些地方的。但李蕭二人之後能非常心安理得地下車時,是他們內心清楚如果要突破困境,就必須選擇『下車』。而我呢?今年初也即將主動地選擇離開一些人事物,對於我來說,原來的地方並非不好,而是我希望自己到底能走多遠。
3.每個人都是屬於他自己故事裡的主角。
劇情當中,李詩晴曾說:「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想像力有限,但是我覺得,如果能救下這一車人,就是我能想到最出格、最放飛自我的事情。而且現在他們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普通的陌生人了。」李蕭二人為了找出炸彈在哪裡,逐一排查公車上的乘客身分,也意外地發現了每一位乘客背後的故事,知道了這些人的故事,李蕭也能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也知道用甚麼方法向他們求助,取得他們的信任。這跟我日常們生活一樣的地方在於,一個人的性格的生成有一段故事在背後支撐,而我們面對不同個性的人就必須用不同的方式與他打交道。
換位思考,是踏入職場當中常常被提醒的技能之一,而我想或許真真的換位思考就是真正的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他自己故事當中的主角,而我對於他們而言,常常只是配角而已。
最後,這齣戲一開始設定就注定會是的完美大結局,畢竟只要爆炸就會重新開始,所以結局並不感到意外,但過程當中確實蠻多合理卻意想不到的情節,可以細細品嘗,推薦給你【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