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val Ravikant是印度企業家和投資人,也是AngelList(矽谷創投)的共同創辦人,Naval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則貼文,主要是說明如何透過正確的財商來取的財富,這邊我會保留作者的英文原文再透過簡單中文翻譯和我自己的理解來分享給大家,但因為Naval提出的原則多達30多項,因此我會分成3-4篇文章分享。
另外,股癌大大在他的Podcast也有錄製一集關於Naval撰寫的這篇貼文,如果想要聽取知名投資大神股癌的分享可以到Podcast搜尋。
1. Seek wealth, not money or status. Wealth is having assets that earn while you sleep. Money is how we transfer time and wealth. Status is your place in the social hierarchy.
- 我們要追求的是財富不是金錢也不是地位。財富代表著擁有資產,他會幫助我們在睡覺時依然幫助我們賺錢。金錢的功能是用來轉換時間變成財富的媒介。而地位代表我們在社會的階級。
- 真正的財富是可以帶來好的現金流,也就是即便我們在出國旅遊、短暫休息時,依然可以為我們帶來現金。我們往往會過多的專注在現在賺了多少錢,像是每個月薪水多少,而忽略了善用金錢的重要,如果這些錢無法正確地轉換成對的財富,那麼金錢的價值就無法發揮甚至因為通膨或不當揮霍而逐漸減少。
2. Understand that ethical wealth creation is possible. If you secretly despise wealth, it will elude you.
- 了解透過符合道德規範的財富是可能存在的,並非每個致富的原因都是透過不正當的手段。如果我們鄙視財富,他也會鄙視我們。
- 不用有仇富的心態,也不要覺得別人賺到錢都是靠後門、靠非法手段,確實如同網路上的名言「所有賺錢的手段都寫在刑法裡面了」,但實際上還是有許多正當賺取財富的方式。因此,我們不用去醜化金錢或醜化富人,說不定某一天我們就成為富人了。
3. Ignore people playing status games. They gain status by attacking people playing wealth creation games.
- 忽略那些在玩社會階級或權力鬥爭遊戲的人。他們往往透過攻擊別人來獲取地位進而賺取財富。
- 我想這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深有感觸,從台灣的政治人物到我們公司部門裡面政治關係中,多多少少也有這些善於玩弄權力的人,我想我們不必play with them,但必須deal with them,不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但必須要小心地保護自己。
4. You’re not going to get rich renting out your time. You must own equity — a piece of a business — to gain your financial freedom.
- 我們應該避免只用工作時間換取金錢的方式,如同一般上班族一樣,我們應該擁有權益(股票),它代表著我們擁有一部份的生意(公司),它會讓我們獲得財富自由。
- 我想這就是我們去投資的最大原因之一,用打工(時間與精力)換來的金錢也許是我們出社會後賺錢的主要管道,但要隨時提醒自己將這些錢轉換成有價值的資產投資,例如:股票、投資生意。有點像是去創造被動收入的概念,但我不是很喜歡被動收入這個詞,近幾年太過於氾濫甚至有點醜化它,而且我認為建立被動收入的過程一點也不被動,甚至要比我們一般工作還要主動,但不管如何,我們期望透過建立好的資產創造好的現金流。
5. You will get rich by giving society what it wants but does not yet know how to get. At scale.
- 我們可以透過給予社會(市場)的人們他們想要的但尚未知道如何取得的事物,並且將他規模化,以此獲得財富。
- 這句話有兩個好提醒:發現需求創造價值,以及規模數量化。有個被講到爛掉的故事就是智慧型手機的誕生,在當初市場上沒消費者明確指出需要的就是智慧型手機,但Apple的iPhone推出後確實成為了人們想要的產品,並且是人手一隻的狀況。而在生活型態上,我想20年前誰都沒想到7-11會成為許多人吃飯跟買咖啡的地方,而10年前誰也沒想到Ubereat會成為都市生活的重要元素,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樣態不斷地在改變,市場瞬息萬變,我們能不能警覺發現市場正在改變,考驗著我們的觀察力及好奇心。
6. Pick an industry where you can play long term games with long term people.
- 挑選一個我們可以用長期耕耘的產業,以及找尋一群可以長期合作的人。
- 「長期」這個詞一直是在投資界被封為真理般的存在,這邊提醒我們是產業跟人是需要經過挑選的,這聽起來有點廢話,但實際上我們很多時候還是用隨波逐流甚至用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來挑選工作跟合作夥伴。我想這邊有幾個想法:首先,必須讓自己成為一個以長期角度來衡量價值的人,再來找到一個自己可以長期深耕的領域(一個自己可以長期深耕的市場,別人不一定可以,反之亦然),最後,找到能夠長期合作的人為伍,也是非常關鍵的元素。
7. The Internet has massively broadened the possible space of careers. Most people haven’t figured this out yet.
- 網路世界大幅地擴大我們職涯的可能性,但我們大部分的人並沒有好好挖掘它的價值。
- 這句話非常特別,因為身處網路世界的我們也許都曉得網路的力量跟創造力,從Blog到Youtuber,Facebook到Instagram,還有17 Live跟Twitch等,這些平台都給予了這世代的人們另一個職涯的機會,而這些媒介也確實創造出許多知名的藝人(Youtuber、KOL等)。而我們能如何運用這個平台,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也許撰寫文章、拍影片、錄製Podcast、經營網路商店都是個不錯的方式。
8. Play iterated games. All the returns in life, whether in wealth, relationships, or knowledge, come from compound interest.
- 掌握複利的效應,包含財富、關係、知識上的複利效應。
- 財富上,對於我們來說也許很好理解,像是把錢拿去投資或定存,這些錢可以幫助我們賺取額外的金錢,而賺到的錢可以再拿去投資,就變成一種複利的循環。
- 知識上,可以體現在兩個層面,包含我們所累積的知識彼此間會產生額外的火花,像是從科技業轉換跑道到金融業,兩種產業知識看似毫無關連性,但實際上是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存在。另一層面,若我們將知識的存放地點從我們的腦袋或傳統筆記本,改為放在網路平台上,網路可以提供任何正在找尋這類知識的人點擊我們的文章或影片的機會,這也是種複利的方式。
- 關係上,我認為關係的經營是一個人能否真正成功的關鍵,這關係包含家人、朋友、公司、人脈的培養,而這幾個關係鏈彼此之間也會相互影響,例如好好經營朋友關係,人脈圈自然就會擴大,而與家人的關係良好就會表現在我們的心情與工作效率上,進而影響我們與公司同事們的關係。
9. Pick business partners with high intelligence, energy, and, above all, integrity.
- 慎選我們的合作夥伴,他們的特質包含智慧、有正能量,最重要的是正直誠信。
- 上面(第6點)有提及到要找到能夠長期合作的夥伴,在這邊有點出可以做為判斷的基礎,包含智慧、有正能量和正直誠信。〈聖經箴言〉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做伴的必受虧損。但這些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先有意願成為這樣的人,才能吸引或找到同樣特質的人願意跟我們合作。
10. Don’t partner with cynics and pessimists. Their beliefs are self-fulfilling.
- 不要與憤世嫉俗和悲觀主義者為伍,他們的信念會導致事情往往朝他們的悲觀預期前進。
- 以我自己來說,不太會跟喜歡抱怨的人合作,因為他的情緒跟言論會影響團隊的工作氛圍,也會對你的身心有影響,也許一開始我們能夠忽視他的抱怨,但不可小看言語和氛圍所帶來的影響力,這種充滿負面情緒的環境長久下來就會對我們的心情有影響,進而產生與他們一樣的行為,一起抱怨或是開始用悲觀的態度來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