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讓習慣具有誘惑力分享書本 / 原子習慣, 書籍 / 2023 年 9 月 2 日 / 作者: Ken 繼上一篇<原子習慣-眼睛決定了我們的習慣>,我們了解到眼前的東西與環境對於行為跟習慣是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此篇文章我們將進一步著墨在建立習慣的第二階段「渴望」,也就是如何讓我們自己想去做這個行為或是建立這個習慣。 一、大腦不只在體驗開心當下分泌多巴胺,在我們預期開心的時候也會 書中舉例我們預期假期或是旅遊即將來到的愉悅感可能比我們實際在假期的當下更開心。因此我們在建立習慣時不僅需要「喜歡」這個行為更要「想要」去做,也就是提升它的吸引力。 二、透過疊加法,讓習慣更具誘惑力 讓一件困難或是無聊的事情變為具有吸引力.是非常挑戰人性的,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欺騙大腦」,透過包裝糖衣的方式讓大腦覺得這些行為是具有吸引力的。而我們實際要做的就是在我們「想要」的行為之前疊加上「需要」建立的習慣,讓大腦逐漸適應。 例如我們想要洗澡後就躺在床上,但我們需要建立練習英文的習慣,就可以規劃在上床之前先讀一篇英文新聞。 習慣疊加公式:目前的習慣(洗澡)之後執行需要的習慣(練習英文);需要的習慣(練習英文)之後執行想要的習慣(躺在床上)。最終的目標是要讓我們的大腦會去期待練習英文本身,因為練習英文之後就能夠躺在床上耍廢。 三、運用群體的力量,強化執行誘因 「歸屬」可以算是人類最深的慾望之一,當我們做出某個行為可以幫助我們更融入群體,或是獲得群體的認同,我們就會更努力地去執行。因為這樣的天性.誕生出一個好的建立習慣的策略:「加入具備這個習慣的群體」,像是加入讀書會、運動社團等等。群體的好處在於同儕的壓力會促使我們執行某個習慣,同時,也強化我們的身分認同感,從獨自一人的拚搏,變成大家一起朝共同目標前進。 結論-問問內心真正想要的是甚麼 常常聽到「你會是你身邊五個人的平均值」,想要減肥就多與有健身和運動習慣的人多相處、想要讓薪水提高就與工作上進有野心的人多交流,讓自己成為那一群人中的一份子,就能提高行為跟習慣的成功率。 但我認為有時候我們所追求的某些習慣是這個「社會想要」我們培養的,但如果那無法真正地說服自己,即便培養了這樣的好習慣也不一定會為自己的生活加分。像是這個社會灌輸了我們「早起的習慣」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然而如果我們找不到真正要早起的理由,或是我們的生理特徵本來就不是晨型人,即便我們費盡千辛萬苦地培養了早起的習慣,依然對我們的生活毫無幫助。我們應該更要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要培養早起的習慣?找到了原因就會讓吸引力大大的提升。